booking
  • 確認送出

新人必看!婚禮流程規劃懶人包:6大時程、流程、禁忌一次看懂

新人必看!婚禮流程規劃懶人包:6大時程、流程、禁忌一次看懂
新人必看!婚禮流程規劃懶人包:6大時程、流程、禁忌一次看懂

婚禮流程規劃是一件既浪漫又繁瑣的事,從決定婚期、場地、婚紗、喜帖到儀式細節,許多新人往往是在搜尋資料與親友建議中摸索,雖然資訊很多,但真正實用又條理清楚的內容卻不多,有時看完反而更不知道該從哪一步開始,其實只要掌握好整體節奏,把每個階段該做的事排好時程,再搭配當天的流程安排與必要的傳統細節,整場婚禮就能更順利也更貼近你們的期待。

 

婚禮流程規劃的6大準備時程

婚禮不是一兩個月就能安排好的事,整體流程其實從一年半前就可以慢慢準備,以下把籌備時程分成六個階段,從最初的構思到最後一週的確認,每個時期該做什麼、為什麼要現在做,都整理得一清二楚,讓你不用每天焦頭爛額追進度。

 

婚前12–9個月 :決定婚期與場地

婚禮的第一步,從選日子開始,這段期間主要是把時間與場地兩件事先敲定,再進一步去估算人數與規模,作為整體婚禮風格與預算安排的基礎,只要這一步排穩了,後面才有餘裕一項一項推進。

這個階段建議完成的事項有

  • 決定婚期(可參考農民曆、八字、紀念日或乾脆選自己喜歡的日子)
  • 擬定大致預算(決定是否要辦桌、戶外儀式、小桌數、派對型等)
  • 初估賓客人數(分為親戚、朋友、父母人脈三類估算)
  • 開始場勘與評估場地(飯店、宴會館、戶外草地、特色餐廳等)
  • 預約熱門場地(熱門日期如連假、秋季週末建議越早下訂越好)

這個階段雖然沒有太多細節,但決定的東西會影響後面幾乎每一個流程,是整場婚禮的起點。

 

婚前9–6個月 :預約攝影造型+拍婚紗

確定好婚期與場地後,就可以進入選人、拍照與自我準備的階段,這時候的重點,是把婚禮上需要專業協助的廠商一一敲定,包含攝影、造型、主持等,確保不會遇到排不到檔期的情況,同時也能開始進行婚前保養,讓身體和心情都進入預備狀態。

這個階段建議完成的事項有

  • 預約婚攝、婚錄、新秘、婚禮顧問、主持人等關鍵人選
  • 試穿婚紗,安排婚紗攝影拍攝時間與風格溝通
  • 拍攝婚紗照(可安排外景或棚拍,視風格與預算而定)
  • 確認攝影修片流程與輸出成品(婚禮當天可能用得到)
  • 開始婚前保養(飲食控制、運動習慣、睡眠調整、保養課程等)

這段期間只要與廠商配合、拍照進度順利,後面的節奏會順很多。

 

婚前6–3個月:喜餅婚戒+婚紗試穿+婚顧主持安排

這段時間進入挑選與細化的階段,重點放在要訂的東西、要穿的衣服,以及整體流程的初步討論,許多新人會在這個時期開始挑選喜餅與婚戒,也會陸續確認婚宴服裝與活動內容。

這個階段建議完成的事項有

  • 試吃並挑選喜餅(手工/品牌各有優缺點,出貨期要先問清楚)
  • 確定婚戒樣式與尺寸(如要刻字或訂製,建議保留製作時間)
  • 確認婚禮禮服與進場造型(文定、迎娶、宴客皆可能需要不同款式)
  • 與婚禮顧問或主持人初步溝通活動安排與風格氛圍

決定婚禮主題風格與配色方向(佈置、請帖、服裝風格一致性)

這時候開始的每個決定,幾乎都會影響當天婚禮的氛圍與順暢度。

 

婚前3–1個月 :發喜帖+確認流程+座位表配置

這個階段進入通知與確認期,重點是把事情講清楚、說明白,不只對賓客,也包含婚禮團隊與家人,安排得越明確,當天就越少手忙腳亂。

這個階段建議完成的事項有

  • 印製並寄出喜帖(建議婚禮前6週寄出)
  • 建立出席回覆表單(統一收集回覆與收件地址,方便配對)
  • 與主持人或婚顧進行流程細節確認(流程表、節奏、備案)
  • 建立初版座位表(親戚、朋友、父母朋友等分類安排)
  • 開始安排婚禮當日協助人員名單(招待、伴郎、花童、場控等)

這個階段會有大量的溝通與協調,提早安排好事情會輕鬆非常多。

 

婚前1–半個月 :試妝試菜+婚禮演練

進入倒數一個月,流程進入密集細節期,這時候不再是選擇,而是把已經決定的事情落實並試走一次,讓當天不出狀況。

這個階段建議完成的事項有

  • 試妝與造型溝通(妝感確認+配件搭配+造型流程)
  • 試菜與餐點確認(最好距離婚禮前30天左右進行)
  • 與家人召開一次「婚禮說明會」(流程、紅包、致詞、角色說明)
  • 婚禮流程排練與細節走位練習(如有彩排需求,須與主持人配合)
  • 準備當天道具與小物(闖關遊戲、禮品、香檳塔、紅毯等)

這時期的心情容易緊張,但只要清單齊全,事情照表完成就好。

 

婚前1週–當天 :聯絡廠商+檢查用品

最後一週是整場婚禮的總收尾,這段時間不適合臨時改變什麼,而是讓每個人知道自己要做什麼、在哪裡、幾點到

這個階段建議完成的事項有

  • 確認所有婚禮廠商的聯絡方式與到場時間(含備案連絡人)
  • 清點婚禮當日所需物品(禮服、配件、紅包袋、禮品)
  • 通知婚禮協助人員行前提醒(地點、穿著、集合時間)
  • 印製婚禮流程表與分工表(給場控與親友協助參考)
  • 當天保持充足睡眠與穩定作息,調整好儀式前的狀態

婚禮當天什麼都有可能發生,但只要準備得充足,就不怕小插曲。

婚禮流程規劃的6大準備時程

婚禮當日

婚禮當天雖然只是幾個小時的活動,實際上卻是前面半年甚至一整年籌備的結晶,這天的流程如果安排得宜,不僅新人能夠享受當下,賓客也能有參與感,不會覺得只是來吃飯打卡。

 

男方祭祖、結車綵

婚禮早上男方起床後,會先在家中準備好迎娶流程,同時舉行簡單的祭祖儀式,向祖先報喜與祈福,禮車也會綁上紅綵、貼囍字,象徵吉祥與好運。

這個流程通常包含

  • 準備禮車與車頭綵、紅布、喜字
  • 男方家中祭祖、拜拜
  • 兄弟團集合整隊,確認迎娶用品是否齊全

 

鳴炮、拜轎

出發前或抵達女方家門口時,會鳴炮示意與報到,新郎下車後拜轎,再上樓進行闖關、迎娶儀式。

當天常見內容

  • 鳴炮(象徵驅邪報喜)
  • 拜轎儀式:新郎面對車頭或車門拜三次
  • 女方兄弟團或伴娘準備闖關遊戲、紅包

 

喝甜茶、閨關討喜

新郎見到新娘後,會進行象徵性喝甜茶儀式,有些家庭會準備甜茶或湯圓,象徵未來甜甜蜜蜜。也有習俗稱「闖閨房」,象徵過關、納福。

流程可能包括

  • 新娘奉茶給新郎,或新郎喝女方準備的甜湯
  • 小互動遊戲與討喜動作(說吉祥話、遞紅包)
  • 新郎幫新娘穿鞋、蓋頭紗

 

拜別父母

正式出嫁前,新娘向父母行拜別禮,現場常常是情緒最濃的橋段,通常會準備椅子讓父母坐著,新娘雙膝下跪,聆聽家長祝福。

流程包含

  • 雙親說話祝福或叮嚀
  • 新娘下跪行禮(有些會搭配鞠躬、抱抱)
  • 全家合影紀念,準備出門

 

搧扇、潑水

女方送嫁時會安排象徵性儀式,例如把扇子丟出窗外(表示帶走壞脾氣)、母親潑水(女兒潑出去的水不能再收回來)。

當下常見的習俗包括 

  • 搧扇:新娘搖扇子後丟出窗外,由新娘的兄弟或是新娘媽媽撿起
  • 潑水:母親送嫁時在車旁潑水,有祝福與不捨的意涵
  • 紅傘遮頭、由好命婆牽引上車

 

鳴炮、拜轎(二次迎接)

抵達男方家或宴客場地時,會重複一次鳴炮與拜轎流程,再由好命婆或媒人婆牽新娘下車,進行入門儀式。

這段通常包括

  • 鳴炮迎接
  • 男方晚輩雙手捧橘子或蘋果,象徵平安
  • 新娘下車前放紅包,跨爐與踩瓦入門

 

入家門、拜堂

新娘進入男方家後,會與新郎一起拜祖先或神明,也會進行夫妻拜堂儀式。這段可以依照家中空間或是否要保留傳統調整。

流程包含

  • 拜祖先、上香
  • 新人對拜(夫妻一拜)
  • 若家中有神明廳,會先對神明行禮

 

吃甜湯圓、入洞房

儀式告一段落後,新人會被帶入新房,象徵成親,部分家庭會準備甜湯圓或甜湯,祝福婚後生活幸福圓滿。

內容包括

  • 新人吃甜湯、糖水、湯圓
  • 坐床儀式(坐在財位上,象徵富貴)
  • 可安排拍攝床上合照、玩小互動遊戲

 

進行結婚宴

最後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宴客流程,包含迎賓、進場、敬酒、送客等,這段可自由設計活動橋段,也能依照主題安排兩次進場、婚禮影片播放或現場互動。

常見宴客流程安排

  • 迎賓、主持開場
  • 新人進場(交手、誓詞、香檳塔)
  • 上菜、影片播出、中場互動橋段
  • 敬酒、二次進場、送客與回禮

 

婚禮當日流程規劃

延伸閱讀訂婚結婚差別在哪裡?該訂結分開嗎?5大面向流程、禮俗一次搞懂

 

婚禮流程中的禁忌與傳統細節

婚禮不只是流程順不順的問題,還牽涉到禮俗、禁忌與家人期待,就算想辦得簡單,傳統細節仍常會被長輩提起,這段會整理出常見的文化忌諱與儀式細節,讓你知道哪些能彈性處理、哪些需要提前溝通。

 

禁忌數字與習俗

數字在華人文化中有吉凶寓意,雖然現代新人多半不迷信,但面對長輩還是得顧慮些象徵意涵,挑日子或選數量時更要留意。

常見禁忌與注意事項

  • 喜帖或桌數避免「4」「14」等諧音不吉利的數字
  • 賓客人數或禮車數多選雙數,象徵成雙成對
  • 不選父母忌日或家族重大事件週期的日子
  • 婚禮上不說「分開」「失敗」等負面字眼
  • 喜餅盒數、回禮數量避免「單包、單份」

這些雖不一定要全部遵守,但知道原則後再去做調整,溝通就會容易很多。

 

結婚當天的穿著與行為禁忌

除了數字,有些關於服裝與行為的禁忌也常被提醒,這些看似細節的小事,都是基於祝福、象徵和避免衝煞的想法出現的。

當天穿著與行為注意重點

  • 新娘衣服避免有口袋(象徵漏財)
  • 新人身上不配戴黑色或藍色配件(白紅金為主)
  • 新娘進房不可照鏡子(避免不吉)
  • 除新人外,屬虎的人通常不進新房(民俗忌生肖相沖)
  • 避免婚禮當天大聲爭執或批評,尤其在拜別與合照時段

這些習俗不一定非得一一執行,但事前問清楚家中長輩的想法,能省下不少現場尷尬。

 

迎娶儀式的傳統步驟

傳統迎娶中,每個步驟背後都有象徵祝福的意思,雖然現代新人常會簡化,但若想保留其中幾項作為氣氛或情感鋪陳的部分,可以參考以下做法。

常見迎娶流程與意義整理

  • 灑緣粉 :由媒人婆在新娘下車時邊走邊灑,象徵廣結善緣
  • 踩瓦片/跨火爐 :象徵破除煞氣、帶來吉祥
  • 拜轎/換橘子 :新娘換手上水果並給紅包,象徵財富與平安
  • 進房探房/坐財庫 :進入夫家後坐在床上財位,象徵婚後興旺
  • 喝甜湯/掀頭紗 :象徵夫妻甜蜜、情感合拍

若不想太繁複,可選擇幾個保留、有意義的步驟即可,不需全套執行。

 

紅包金額與致贈對象

婚禮當天,紅包不是只收賓客的,很多人會忽略新人自己也要發的部分,包含工作人員、協助親友與長輩禮儀上的紅包。

常見紅包準備對象與金額範圍

  • 婚禮協助者(招待、兄弟姊妹團):$600~$1200 為主
  • 媒人婆、好命婆、開車親友:可依親疏與參與程度調整
  • 場地人員小費:如餐廳服務生、燈光音響等(部分已含在合約內)
  • 長輩禮金:有些家族會有固定金額紅包做為感謝

 

歸寧、祭祖與喝茶禮的流程

這些都是婚禮後段或婚禮隔日的文化流程,雖然越來越多人選擇簡化,但還是有不少家庭會重視。

三個常見儀式說明如下 

  • 喝茶禮 :新人向長輩敬茶,長輩回紅包並改口(稱呼變化),通常安排在進場後或迎娶後進房前
  • 祭祖 :新人拜祖先,表達敬意與傳承,適合安排在迎娶後回到男方家時進行
  • 歸寧 :婚後新人回女方家,通常安排在婚禮隔日或三日內完成,象徵報平安與感謝養育

這些流程如想保留,記得與雙方父母提前說明細節與時間,彼此認同才不會臨時變卦。

婚禮流程中的禁忌與傳統細節

婚禮流程規劃必備工具

婚禮再怎麼浪漫,背後都需要非常務實的規劃與資料整理,從流程表、座位圖到道具清單,每一個環節如果少了紀錄工具,很容易臨時出錯、進度混亂。

 

使用流程表範本 :推薦 Rundown 模板

流程表是整場婚禮最不能缺的東西,不只是新人自己看懂而已,而是要讓主持人、工作人員、親友協助都能對得上。

婚禮流程表建議內容包含

  • 活動時間軸(例如 13:30 迎賓、14:00 進場…)
  • 每段流程的負責人(誰要cue音樂、誰要提醒敬酒)
  • 備註欄寫上備案、變動提醒(像是「影片若延遲則先進行主持人寒暄」)

你可以使用 Excel、自製 Google Sheet,或套用現成模板,讓流程跑起來更有條理。

 

建立賓客與喜帖系統

寄喜帖、統計出席回覆與座位安排,這三件事若沒有整合起來管理,會變得很複雜,但其實只要用一個表單工具,就可以把所有事情處理得很乾淨。

建議做的事情有

  • 使用 Google 表單建立 RSVP 回覆頁面(包含是否出席、參與人數、收件地址)
  • 資料自動串連到 Google Sheet,方便統整賓客名單
  • 配合座位圖進行分區(親戚、朋友、同事等)

 

預留預算與突發處理

婚禮當天難免會有突發情況:賓客臨時加人、紅包數量不夠、場控找不到主持人,這些其實只要事前排好Plan B,當天真的遇到就不會太驚慌。

實用的備案清單可以包含

  • 多準備2–3包未填名紅包與空信封
  • 預備小物品:安全別針、雙面膠、透明膠帶、濕紙巾、髮夾
  • 備份禮服鞋子配件(尤其是容易斷扣或卡住的高跟鞋)
  • 流程表多印三份,分給場控、主持與招待
  • 提前指定聯絡窗口(如手機無法接通時誰能接手)

 

準備儀式道具與活動禮物

婚禮上會用到的小物和道具很多,如果沒有列清單,有可能到當天才發現少了一樣就沒辦法進行,尤其是抽獎或互動活動,有缺一樣都很尷尬。

常見婚禮小物清單可參考

  • 捧花(主要捧花+預備捧花)
  • 花童籃、花瓣、花圈
  • 抽捧花/抽獎的緞帶、道具、禮物
  • 婚禮小物(如探房禮、位上禮、回禮)
  • 簽到桌文具、紅包盒、敲杯道具等

 

婚禮流程規劃必備工具

婚禮風格設計與文化搭配

流程規劃之外,婚禮的整體感覺也很重要,從場地、服裝、佈置、音樂,到儀式內容,這些都會影響整場婚禮的風格調性,有些新人想簡單、有些希望保留傳統儀式,也有人想辦一場只屬於自己的主題婚禮。

 

決定婚禮形式 :中式、西式或其他

婚禮形式會影響整個籌備邏輯,從預算、流程、邀請人數到服裝風格,全都會連動。建議新人在籌備初期就明確方向,才能節省後續調整的時間與金錢。

選擇婚禮形式時可考慮以下幾點

  • 預算高低與賓客規模(大場飯店 vs 小桌數戶外)
  • 想保留的儀式內容(是否訂婚、迎娶、祭祖等)
  • 場地氛圍與你們的個性(戶外證婚、海島婚禮、古宅儀式等)
  • 是否需要長輩參與、是否有長輩期待的傳統橋段
  • 時間安排(是希望一日完成,還是兩天分開)

形式選定後,風格、配色、音樂與佈置也能更快統一。

如果偏好戶外儀式、有專人幫忙處理流程規劃,也可以參考像白金花園酒店這類的專案方案,推出的 2025–26 庭園證婚專案,整合了草地、水池、拱門等場景設計,加上音響燈光與專業團隊從頭協助,適合想輕鬆完成儀式又不失浪漫感的新人。

 

協調雙方文化差異

婚禮不只是新人之間的事,常常還要顧及雙方家庭的文化背景與想法,有些家庭比較在意禮俗細節,有些則開放簡單處理,重點不是誰對誰錯,而是怎麼溝通。

協調文化差異時可以這樣處理

  • 先問清楚雙方父母對婚禮有哪些基本想法與「一定要做」的項目
  • 若意見不同,列出各自的重點後找中間方案(例如闖關保留但簡化)
  • 可請婚禮顧問或熟人幫忙協調,用第三方角色化解僵局
  • 文化流程可分段處理,例如白天傳統、晚上西式或派對形式
  • 保留儀式時,試著加上現代的呈現方式(例如祭祖用電子相片牆)

 

安排婚禮小物時間點

婚禮小物不只是裝飾品,它們也是整體風格的延伸,甚至能成為讓人留下記憶的元素,不過這些東西也常常被拖到最後一刻才準備,容易手忙腳亂或忘東忘西。

婚禮小物與文宣品常見準備項目與時程

  • 喜餅 :建議婚禮前 2~3 個月試吃與下訂,旺季需更早排單
  • 回禮/位上禮 :可選實用小物或客製商品,婚前 3 週前完成設計與採購
  • 婚禮小物包裝 :包含喜糖袋、迎賓桌裝飾、香氛蠟燭等
  • 文宣品 :菜單卡、席次卡、婚禮LOGO、感謝卡等,婚前2週前完稿印製
  • 照片牆與佈置品 :若需自備,需與場地提前溝通尺寸與可用時間

 

戶外婚禮

延伸閱讀 戶外婚禮預算怎麼抓?結婚要花多少錢,新人必看省錢攻略!

 

常見問答 Q&A

Q1 : 婚禮流程規劃要從幾個月前開始比較剛好?

A1 : 這跟你婚禮的形式有關,若是辦大型宴客、流程完整的婚禮,建議從婚期前12個月就可以開始找場地與估人數。

Q2 : 雙方父母禮俗不一樣怎麼辦?

A2 : 這情況非常常見,建議先分開詢問彼此家長「有哪些他們認為不能省略的儀式」,再把重點交集拉出來設計流程。有些細節如果意見太不同,可以一邊保留、一邊簡化,例如用象徵性儀式代替全套禮俗,或是分時段安排滿足不同期待。

Q3 : 婚禮流程當天可以不請婚顧嗎?

A3 : 不請婚顧也是可以的,只是工作會落到親友或你自己身上,建議至少找一位懂流程+有現場經驗的朋友當場控,搭配清楚的流程表與聯絡表,讓所有協助人員有依據照表執行。

Q4 : 有推薦的流程表格式或線上工具可以直接用嗎?

A4 : 可以用 Google Sheet 建立婚禮流程表、座位表與賓客統計表,也有一些婚禮顧問、婚禮社群會分享現成模板,搜尋「婚禮流程表 excel」就能找到不少範例。

Q5 : 預算不足時,婚禮流程哪些項目能簡化又不失禮?

A5 : 可以從不影響流程主體的附加項目下手,像婚禮佈置可以選擇場地原有配色搭配簡單花藝,抽捧花改成互動遊戲、小物回禮選用自己包裝的實用品,都能節省不少。

 

總結

婚禮流程規劃其實沒有標準答案,重點從來不在於辦得多盛大或多華麗,而是整場婚禮能不能走得順、合乎心意,也讓彼此的家人都感到安心,如果你希望整場婚禮能更輕鬆完成,不妨參考像白金花園酒店推出的庭園證婚專案,從場景佈置、音響燈光到婚禮團隊一應俱全,省下反覆溝通與分開處理的麻煩,也讓整個流程更有餘裕享受當下。

了解更多>>